在澳、紐以及歐美等賽馬業發達的地區,騎師很多時是代代相傳的職業,不少年輕騎師可能早在童年,已有機會觀賞父母在陣上策騎,甚至乎慣於出入由家族營運的馬房,從小就跟馬匹建立親密的聯繫。
然而在香港這個繁華的亞洲城市,儘管賽馬運動極受歡迎,但騎師卻是一門讓人覺得遙不可及的冷門職業。

入讀見習學員培訓計劃
在完成專上教育高級文憑課程後,鍾易禮(Angus Chung)並未有跟其他同齡的朋友般,急於尋找一份長期的全職工作。擁有足球天賦的他,曾參與香港乙組足球聯賽,效力油尖旺足球隊(Yau Tsim Mong Football Team),直至2017年才因為偶然的機會,加入香港賽馬會的賽事見習學員培訓計劃。
賽事見習學員計劃是一項提供多元化培訓的計劃,條件適合的固然有機會成為騎師,也有學員向策騎員、釘甲匠與及馬房助理等崗位發展。
「我的家庭並無任何賽馬背景,雖然爸爸閒時會觀賞賽馬,但我在入行之前,對賽馬的認知實在有限。由於本身是運動員,投考時的體能測試並不難應付,倒是到雙魚河(Beas River)參加體驗營時,首次親身接觸馬匹讓我不太習慣。也許是那天運氣不濟,我的那匹馬體型看來特別龐大,足有十七、十八掌高。坦白說,當時我未至於覺得恐懼,但全程也得小心翼翼,猶幸最終還是獲取錄了。」鍾易禮憶述入行時的新鮮經歷時笑謂。

較遲起步付出更多努力 騎師學校因材施教
大部分外國騎師早在13、14歲甚至乎更早階段,已朝向策騎之路全速進發。而鍾易禮首次踏進馬房一刻,卻已是21歲之齡了。
「由於欠缺賽馬運動的根基,加上起步較遲,我總覺得自己能力並不突出。但正因為認清條件上的限制,當機會難得降臨在自己身上時,便更加渴望做到最好。很慶幸付出的努力得到回報,我在受訓約18個月後便收到通知,獲正式取錄成為見習騎師。」鍾易禮說。
「事後看來,培訓計劃其實訂立的相當完善。學校清楚學員們的背景,知道我們的策騎經驗十分有限,而時間上又相當緊迫。訓練過程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,但又不會墨守成規,當個別學員達到某個標準,便立刻安排下一階段的訓練。就以我為例,最初完全不諳騎術,六年後已有能力於高水準賽事中,跟一眾世界級騎師角逐,這不是很難以置信嗎?這段日子實在很充實,每天的訓練都是高效的『精讀班』,不會浪費一分一秒。」鍾易禮補充謂。
海外受訓碰上疫情
確認見習騎師之路後,鍾易禮於2019年年底,獲派到澳洲阿德萊德受訓。他說:「抵澳前我在港只累積四次試閘經驗,當地馬會要求我完成三十次試閘之後,方可獲取出賽資格。不幸地其時正值新冠疫情(Covid-19 pandemic) 剛剛爆發,試閘亦宣告暫停,令訓練進度大幅延後。當時情況相當被動,唯有靜待疫情緩和,而我也在一年多之後,獲准在正式賽事中上陣。」

鍾易禮在阿德萊德受訓期間,先後到麥伊維及麥彥輝馬房與及奧干納馬房工作,試閘和出賽以外,也要負責打理馬匹等廐務。
「澳洲的工作很有規律,但疫情期間行動受限制,日子難免變得枯燥。我以往過慣在足球隊的群體生活,而騎師則是個人為主的職業。在阿德萊德這段時間過得並不容易,但也讓我有機會跟當地的騎師交流心得,學習抒發壓力,學懂料理好自己的身體和情緒。」鍾易禮表示。
回流香港
鍾易禮於2022年完成澳洲的訓練返港,於2022/2023馬季獲分配至告東尼馬房,正式以見習騎師身份出賽。騎者於第二天上陣,便夥拍「合衷共濟」(Quadruple Double)取得在港首場勝仗,全季錄得三十一場頭馬。
「縱然在南澳贏過七十多場頭馬,但畢竟香港的賽事規模比起當地大很多,回港前心情難免緊張。到真正上陣時,賽事形勢變化果然來得更快、更複雜。就以谷草1650米賽事為例,每逢步速變得過份緩慢,定會騎師察覺形勢不對,果斷決定變奏。見習騎師較多機會策騎前領馬,步速控制特別重要,太快固然不可,但太慢亦行不通,必須時刻警覺對手的一舉一動。」鍾易禮回顧在港首個馬季時謂。
喜獲名師指導
賽事中競爭激烈,技嫩新秀表現難求完美。鍾易禮便曾因為多次不小心策騎,被指示參與騎術改進課程(remedial training)。鍾易禮透露過程中曾得到冠軍騎師潘頓的指導。
他說:「被罰停賽固然不好受,但我明白謙虛受教,方是進步的最佳方法。跟潘頓討論過後,我才真正理解他的成功之道。他不但了解自己的座騎,而且對主要對手的慣常發力點、衝程都瞭如指掌,難怪在陣上的應變來得既快且準。」

另邊廂的潘頓,對鍾易禮也有正面評價。潘頓謂:「我算不上鍾易禮的導師(mentor),但我確實曾邀請他到宿舍,一同翻看賽事影片。他的年資尚淺,陣上偶爾犯錯亦值得原諒。策騎講求自信,而自信則源於知識,我只是跟Angus討論而已,並不足以居功。鍾易禮是一位很努力而且具悟性的騎師,其表現正不斷改善,我為他的進步感到驕傲。」
說鍾易禮是最幸運的見習騎師並不為過,除了獲得現任冠軍指點之外,他更是傳奇騎師告東尼的入室弟子。告東尼除了騎技了得,從練亦曾兩度榮膺冠軍練馬師,麾下一級名駒多不勝數。
「回港前我已知道獲派告東尼馬房,感覺又喜又驚。喜者是有幸拜名師門下,驚者則是曾聽說他對馬房上下極為嚴格,我擔心自己未及水準。兩年相處下來,我覺得他並不如傳言般難以相處。或許師傅也是紅褲子出身之故,特別清楚見習騎師的需要,也從不吝嗇為我安排實力座騎。沒有他的支持,我絕難取得如今的成績,亦因如此,每次為告東尼馬房建功,我都感覺特別振奮。」鍾易禮說。

海外吸收經驗
相信讀者們在字裡行間,不難發現鍾易禮是位具耐性、不介意按步就班的年輕人。已晉身成大師傅的他,今年大有機會以騎師榜前五名完成馬季。談到未來展望之際,他不失一貫的謙遜。
他說:「師傅告東尼過去在外地策騎成就卓越,我當然希望有一天跟隨他的步伐,有機會到日本及英國等地出賽,領略不同地區的賽馬文化。但自問此刻騎功尚未成熟,暫不適宜冒進,還望來季先在香港爭取佳績,如能夠在級際賽事上陣甚至取得頭馬,我已相當滿意了。」